“得了胆结石,是不是就一定要切除胆囊?”;在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,几乎每个医生都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。下面,中国护胆联盟顾问专家、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何明刚教授为患者一一分析。
什么是胆囊结石?
胆结石,又称胆囊结石、胆石症,是指胆囊内发生结石的疾病。2014年《生命时报》就有数据显示,我国胆结石的平均发病率约为10%,而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。尤其是地处西南的四川,由于饮食习惯等因素,胆结石发病率更是处于国内前列,达12%左右,成为影响我省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。
胆结石会对健康造成哪些危害?
大部分胆结石患者在较长时间里,都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;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时,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胆绞痛、急性胆囊炎等,如果结石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出现嵌顿,还可能引发感染。
胆结石若久拖不治,还可能造成胰腺炎、心绞痛等多种并发症,而且有研究结果显示,患胆结石3个月以上,95%的患者都会出现肝脏的病理性改变。而尤其需要警惕的是,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,胆结石患者还有出现胆囊癌变的风险。
得了胆结石应该怎么办?
由于人体构造所限,胆囊内结石基本不太可能自然排出体外。而目前市面上用于治疗胆结石的药物,其作用往往局限于缓解结石发作引发的各种症状,缓解结石造成的炎症,减缓结石病情发展速度,依靠服药溶石排石基本是不太可能的。
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胆结石演变过程被分为遗传期、生理生化期、物理期、症状期、并发症期等阶段。传统观念认为,胆结石患者在病情发展到症状期或并发症期时,在行胆囊切除即可。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肝胆外科专家认为患者在症状期之前,就寻求医学干预。
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专科主任胡海教授就曾多次表示,一旦患者被确诊为胆结石后,无论是否出现明显症状或并发症都应及时寻求治疗,对保护患者胆囊功能、肝脏功能,预防胆囊萎缩、胆心综合征、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。
什么是胆囊?胆囊有什么作用?
胆囊,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“梨形”;囊袋构造,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。由肝脏产生的胆汁经肝管排出,流入胆囊内,经过胆囊存储和加工,排入肠道参与人体消化。
在很多人看来,胆囊是陌生的,甚至可有可无的器官。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,对人体器官功能认识的不断提高,胆囊的重要性才得以逐渐走入大众视野:胆囊不仅有存储、浓缩、排泄胆汁的功能,还有调节肝内外胆道压力、分泌和免疫等重要作用,是维持生活质量的重要器官。
治疗胆结石,切胆还是保胆好?
治疗胆结石主要有“微创保胆取石术”;及“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”;两种方式。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,对于胆囊还保有正常功能的患者,选择微创保胆取石治疗才是“优解”;。
2017年第五期的《第三军医大学学报》刊发的《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》一文显示,从手术效果、治疗后生活质量、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、手术时间、手术出血量、术后肛门首次排气,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等多个方面对比,微创保胆取石术都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着明显优势。
而通过对胆囊切除患者术后生活情况的追踪调查显示,大量患者在胆囊切除后都会出现消化不良、腹胀腹泻、反流性胃炎、反流性食管炎等后患,而且还有胆总管结石与结肠癌发病率升高的危险。
2015年09期的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》刊发了一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成果,表明术后也可能导致慢性腹泻及近端结肠癌、胰腺癌、肝细胞癌、食管腺癌发生率升高等问题。而早在2006年的《肿瘤学杂志》里面,也发现有研究指出,胆囊切除后,胆汁酸的肝肠循环明显加快,总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的排泄量明显增加,会显著增加导致结肠癌的发病风险。
因此,专家建议如果患者胆囊组织和胆囊功能正常,患者都应尽量选择保胆取石治疗。
金杯银杯,不如患者的口碑——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医院
四川结石病医院作为四川一家只看结石病的专科医院,中国护胆联盟成员单位,省/市(新农合)医保定点医院,率先在西南地区成功开展微创保胆取石术,微创不切胆,保留胆囊及其功能。
目前已经为上千名胆结石患者解除病痛,其中为3岁男孩和85岁高龄老人成功完成保胆取石,分别刷新国内保胆取石低龄、高龄记录,获得中国新闻网、成都日报等多家大型媒体重点报道。